传统靖远老祖宗沉淀下来的民间饮食哈
靖远县的民间饮食传统比较一致,惯为一日三餐,而农村一般为四餐,早起的一顿喝茶吃馍叫“早干粮”,这会得饭比较简单,多为自家蒸的馍馍;十点多钟一顿餐叫“早饭”,早饭主要以靖远的名吃糁饭为主,在外加几个小菜,比如洋芋菜,称之美味佳肴啊;下午三点多的一顿叫“吃响午”,这顿是在干活干累了,乏了,就吃点简单的一些菜加馍,就对付了;下午收工的一顿叫“吃黑饭”,这顿就种类多了,咱农村的婆娘们想法设法的做各种面食,臊子面、面片子、灰豆面等都不在话下。城镇居民一日三餐,早晨吃早点,一般简单量少,中午米饭、炒菜,晚上也多以煮面食为主。 食品主食类以大米、黄米、小麦面粉为主,期间有少量杂粮。蒸食类有蒸馍、花卷、月饼、马蹄子、包子、发糕、锅塌子、甜米黄儿等,烙饼以锅盔为主,加以油馍、摊饼。煮食最多最普遍,各类面食、水饺等都以煮食为主,油炸类以油饼、油条、麻花为主。 煮食:是日常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饮食之一。多用麦面制作,其品种有长面(分细、宽、柳叶、二细、圆梭等)、挂面用麦面和盐水拉成晾干后煮食。“截截子”(是以柳叶面条切成五寸左右的面条)。旗花子(是以擀好的白面页子切成菱角形者)。砌食子(以和好的白面在草帽上搓成形如贝壳者,又叫麻食子)。跌疙瘩(是以合好的面,以筷子挟为小块者,又叫懒婆娘饭)。灰豆饭(是先用灰煮熟扁豆,再下入旗花子成赤褐色者)。面片子(分软、硬两种;软为活面手揪、硬为面叶刀切)。掣面(是以合好的面拉成长条者也叫软面,细园形的叫“鸡肠子”)。其它如用荞面作的削精面,用黄米和“旗花子”同煮的叫米合面也叫“混江龙”。其中以长面专讲擀、切、刀工,既是家常饮食,又是逢节过年招待客人的主要煮食。过去以手工擀面页,然后以刀切成细宽两种,最细的有如丝线,宽的宛如韭叶,煮成后添入臊子汤或酸汤,清得扑鼻,用筷子捞起,似千条银丝,是家庭妇女向客人显示切面手艺的“拿手戏”;并代表“长乐”“长寿”独具地方特色。今已为机器压面取而代之。 副食:以各种蔬菜为主,肉类、禽蛋、鱼类、野菜为辅,吃菜分拌菜、熟菜、炒菜和醃菜等,多以拌菜为主,炒菜次之。 拌菜多加以佐料油、盐、醋、熟油等,用切或煮熟,应时拌食也叫凉拌。如黄瓜、韭菜、蒿笋、苴莲等多洗净切丝凉拌。葫芦、茄子、菜花、白菜、芹菜、包心菜、洋葱等既可煮熟凉拌,也可以荤油、清油炒食。民间一般以拌食为主,炒食者甚少。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蔬菜种类增加,如灯笼辣椒、西红柿、塑料棚的早菜提先上市,丰富了副食品来源。一般家庭除拌菜而外,多讲究炒菜,亲友到家,先是拌菜佐酒,然后量力上各种炒菜,随上面食或米饭。 炒菜:除有客人来,一般吃饭只炒蔬菜,节日、春节动劳,猪、羊、鸡、禽蛋、鱼则逢有喜庆宴席和款待客人时为之,除炒之外,尚有烂、焖、燉、烩、爆、炸、卤、酿、糟等制作方法,品类繁多,如黄焖鸡、大杂烩、炸丸子、爆炒里脊、酿八宝饭、糟肉、烂羊羔肉、卤肉等不一而足。 醃菜:秋末冬初,城乡人民皆有醃菜的习惯,以补充蔬菜淡季之不足,既经济又节约,系古今之传统。醃菜的种类以白菜为主,先把选好的白菜切根洗净,在锅内煮得半熟,捞出后挽成一束束小把,装入缸内,撒入青盐、花椒等,以净石块压其上,待发酵有酸味时食之,也叫酸白菜。除此之外还有用盐水泡醃的红萝卜、苴莲、韭菜、辣椒以及加糖水调料泡的糖蒜。干旱地区的农民因蔬菜不能经常供应,多有一年到头吃醃菜者。 野菜:以田头地边的苦儿菜(败酱草),野韭、野葱、黄花菜尖、槐花、榆钱(以上二种可作穷馍馍)、香椿芽、地软儿、低留儿、枸杞芽、苜蓿芽等或凉拌或炒,限于季节为数有限,不甚普遍。 饮料:过去农村以烧焦麦粒及大枣烧焦为麦茶,枣儿茶饮用解渴极为普遍。一般家庭接待亲友用茯茶和绿茶泡沏,但不普遍。现在一般人家以泡茶或熬罐罐茶,有时加入白糖作饮料,招待客人。 浆水:以芹菜、香菜叶用面汤发酵制成,稍带酸味,清凉可口,为城乡夏季消暑普遍饮料,并可制作浆水面。 除以上通用饮料外,还有常用的米汤、油茶、醪糟、酒醅子水等。 ?提示:联系人:广欣(电话/) 最新人才/房屋/二手/交友/便民信息查看和发布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gj/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业营销不说经验,只谈方法
- 下一篇文章: 嵊州保护性拯救濒危植物小勾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