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儿正岩水仙肉桂的特点
爱钻研、爱行动、爱分享 文/赛特(Saait) 11月17号赛特又去游学了,行程6天。先是参加了武夷岩茶斗茶赛,看了正岩的三坑两涧,又去了太姥山寻访高山白茶。 果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短短几天,品了几十种水仙、肉桂和大红袍,而且都是正岩的。对于岩茶小白的我来说就像郭靖得到洪七公的指导一样,脑子突然开了点窍。 当然,对于岩茶的品鉴,我的功夫还远未到家。我只能将自己的所见所学和大家做一个粗浅的分享。 《1》 来武夷山之前我在朋友那边喝过据说是正岩的雀舌、梅占和奇单。 滋味稠滑,耐泡,回甘迅速且持久;坐杯时间长了也不会苦涩,非常好喝。 朋友说,她做的茶对冲泡要求不高,她的目标是让不会泡茶的人泡出来的茶依然好喝。 当时的体验很好,所以我记住了那个感觉,并和正岩茶对应起来。 《2》 到了武夷山后,听前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荣冰教授讲武夷岩茶。介绍了武夷岩茶的历史、生态环境、品种和特征。 课后,品鉴了正岩的各个品种茶。 喝过以后,我觉得很不好喝,没有上海喝到的茶那么稠滑,最关键的是苦涩,不像“正岩茶”。 我把这个体验告诉陈教授。陈教授说这绝对是正岩茶,只是每家工艺不一样。 到了斗茶赛上,我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斗茶赛喝的茶稠滑度不如上海喝到的茶,而且各各都很苦涩呢? 尤其是肉桂,太苦太涩了,有些甚至难以下咽,太凶了(当地人把香气滋味浓厚、霸道叫做凶)。 以上海喝到的茶叶特征为基模,我觉得斗茶赛上的茶都不是正岩茶。 赛后晚上,我们在武夷当地人,同样做岩茶,对岩茶十分了解的游总那里喝马肉和牛肉(马头岩、牛栏坑肉桂,正岩三坑两涧肉桂)。牛肉还好,比较内敛,浑厚。马肉好难喝,苦涩得不要不要的。 正岩茶怎么这么难喝啊?我终于忍不住了,把这个疑问告诉游总。 游总笑道: “那不叫苦涩,那叫收敛性,是武夷岩茶的特征之一,但是这个收敛性化得很快,迅速就转化成生津和回甘。正岩的收敛性比较聚,大部分在舌尖和舌面中部靠前,半岩的收敛性就会扩散到舌面各个部位。” 好吧,又一次认知颠覆。把这个认知扭转过来后,第三天决赛那天再喝水仙肉桂的时候接受度就好多了。 至于为什么醇厚度不如上海喝的茶,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因为上海喝的是年的茶,经过1年的转化,茶汤会变得更加稠滑一点。 《3》 心理学中有一个首因效应,讲的是人最初接收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会对以后的行为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生活中的种种示例表明,我们的认知经常是被误导的。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品茶段位,就要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并把它扭转过来。 就好像第一次喝桐木的正山小种一样,别人都在说甜,我却一点也喝不出甜,因为我之前喝的是加糖的红茶。 喝了这么多正岩水仙肉桂以后,和之前喝的岩茶比起来,我总结的突出特点如下: 1.口腔有收敛性,类似吃跳跳糖一般,有麻麻的感觉; 2.部分茶有果酸的感觉。这种酸叫武夷酸,是比较舒服的酸,不是变质腐烂的酸; 3.口腔有薄荷凉; 4.耐泡,香入水,回韵非常非常甜。 赛特(saait)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gj/1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执业药师精选考点真题每日一练20180
- 下一篇文章: 家乡味道叶丛呛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