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素的生物转化途径
儿茶素的生物转化途径 儿茶素的生物转化途径主要有酶促氧化、自动氧化和水解3种。实测表明,经汽蒸、渥堆、压制至发花前的三天里,儿茶素在发花前已经下降了10.7%,发花后又下降了13.6%,这说明均系非酶促氧化所致。儿茶素组分分析表明,在汽蒸、渥堆、压制至发花前期(3天内),(-)-EGCG降低了39.5%,而(±)-C含量提高了28.6%,(-)-EC提高.8%。发花三天以后,儿茶素各组分均呈下降趋势,其中(-)-EGCG含量降低20.9%,(-)EGC降低72.3%,显然,在湿热条件下,酯型儿茶素的水解是儿茶素减少的主要途径;而在发花的中、后期(3~12天)内,则是由于微生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的酶促氧化,使得儿茶素各组分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其中对茶黄素(TF)、茶红素(TR)和茶褐素(TB)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发花的过程中,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尤其以是在发花的前9天这段时间里增加明显。茶褐素则主要是在开始发花9天后增加明显。因此,儿茶素组分的氧化聚合,使得茶黄素(TF)、茶红素(TR)和茶褐素(TB)的形成并有所积累,这些变化对于茯砖茶特有的色泽和醇和滋味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于茯砖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等属杂环含氮化合物,其环状结构比较稳定,难以破坏,所以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甲基的转移上,而造成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微生物对于这类杂环含氮化合物和利用能力可能不强。因此,在茯砖茶的加工中,含量较高的咖啡碱的变化幅度很小,而含量较低的可可碱和茶碱的变化幅度则较大,分别提高了2.8倍和2.4倍,但三个嘌呤碱的总量的变化则甚小。 根据上述的实测与研究表明,由于微生物各类胞外酶的作用,使得茯砖茶中的一些难溶性高分子物质或大分子物质(如果胶、纤维素等)含量降低,可溶性物质增加,这些对茯砖茶品质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贺志弘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gj/2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技黑巧克力富含黄酮醇表儿茶素可
- 下一篇文章: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