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荨麻疹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目前,随着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基因学指导下精准医学的推进和靶向治疗等技术的实施,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然而同时也有研究显示,大量肿瘤幸存者死于非肿瘤原因,心血管疾病便是主要死因之一。本期微课堂,我们特别邀请大连医院姜一农教授做客直播间,畅谈肿瘤与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以及干预措施。

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共同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探讨

研究发现,炎症除了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外,也是引起肿瘤生长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都会导致炎症的产生,也提示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3种因素外,肥胖、缺乏运动、酗酒、饮食习惯不佳、吸烟等也是两者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也有研究显示,血压升高与癌症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β受体阻滞剂预防和治疗癌症获益的可能机制和临床证据

目前,β受体阻滞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β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地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从而拮抗儿茶酚胺对受体激动作用,通过减少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改善心肌耗氧、稳定血压心率等和发挥心血管保护效能。而近年来发现肾上腺素能β受体还存在于肿瘤组织中,Palm等用组织芯片技术证实70%~90%的人乳腺、结肠和前列腺肿瘤组织表达相关的β受体。有多项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能影响肿瘤的进展和患者的存活。一项研究在神经母细胞瘤的TH-MYCN小鼠模型中单独测试7种β受体阻滞剂的抗增殖和抗血管生成特性,并与体外化疗联合进行测试,结果证实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抗细胞增殖的作用,可提高对癌症患者的化疗效果。此外,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以及黑色素瘤患者致死率和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患者肝癌发生率以及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改善肺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这些均证实了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肿瘤有干预和预防的作用,并且带来远期获益。

β受体阻滞剂对于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共同危险因素干预的价值

年ESC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对常见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处理提出建议。

心肌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

高累积剂量(如阿霉素剂量>mg/m2)、女性、年龄(>65岁或<18岁)、肾功能不全、联合使用其它抗肿瘤药物或放疗以及心血管疾病既往史是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者发生心肌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注意严格控制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对确诊的相关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在无禁忌的前提下积极应用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并根据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是否可逆制定个体化的随访方案。

高血压

建议合并高血压的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依据现行临床指南制定个体化的降压目标及治疗方案,以防止或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出现。

推荐将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二氢吡啶类CCB作为优选药物;而由于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非二氢吡啶类CCB应尽量避免。

应用VEGF抑制剂的患者中,新发或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达11%~45%。因此,在该类患者血压控制不满意时,需考虑与VEGF抑制剂相关的药物因素,声明推荐在此情况下暂停使用VEGF抑制剂,待血压达标后复用至最佳治疗量。

此外,声明还指出,对化疗药物的心血管毒性较高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预防与保护药物之一。

应重视化疗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至于预防性用药的启动时机,则需因人而异。

对化疗药物的心血管毒性较高者,可考虑预防性应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

对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需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

对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肿瘤患者,应由多学科团队协同诊疗。

参考文献

1.StocksT,etal.Hypertension.Apr;59(4):-10.

2.冯兰云.国际肿瘤学杂志,,34(12):-.

3.曾勇华.中国医学创新,,08(25):-.

4.PasquierE,etal.BrJCancer.Jun25;(12):-94.

5.ChildersWK,etal.ClinBreastCancer.Dec;15(6)-31.

6.WangHM,etal.AnnOncol,,24(5):-.

7.ZamoranoJL,etal.EurHeartJ,,-.

8.GrytliHH,etal.EurUrol,,65(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gj/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