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太行女儿茶
终南性灵 “有我写作,直抒胸臆, 不事雕琢,神韵灵趣” 吸引我前去采访的这个村,不是它有个大气的村名:太行,而是它的茶:太行女儿茶。 太行村,在汉阴县北的太行山中,此山并无巍峨雄悍处,但连绵起伏,有山有岭有谷,有水有林有人家,有沟边的夜潮地,也有向阳地界的漫坡地。站在太行村的山顶上,看太行向北渐次展开,满眼就只有绿,这太行,是绿色堆起来的。 问当地村人,此山为何也称为太行?人答,自古就是这样叫。太行山,太行村,就是汉江北岸大北山里一个小山村。太行茶,以村名名之,太行女儿茶,给人联想很多。第一次见识汉阴朋友赠送的这茶,一下子没能反应过来,还以为是那个著名的太行山的茶,没错,是安康的一款山茶:太行茶。太行女儿茶。 见到太行茶的领头人,只三句话,你就相信了这茶是没有借名山之光的,你也就相信这茶为什么美名“女儿”。她说:太行茶好不好,一喝就知,一看就知,一问就知。 太行茶合作社建在半山绿林中的四合院里,她给我们泡上一杯太行茶,透明的玻璃杯中,一撮干茶,冲入沸水,顿时上下翻花,然后,陷入思考般的沉静,茶汤碧绿,茶叶展开,根根昂立,仿佛在小小的杯中矗立起一片油绿的茶园。此情此景,很容易联想到它的茶名:女儿,太行茶展开的情形,完全是一副山野女儿态,热烈而又娇憨。浸泡约十分钟,她说,可以喝了。 茶汤入口,一股强劲的清凉之气,充满口腔,入喉,有薄荷意味,再回味,则变成兰草香气,低首细闻杯中茶气,那兰草气息越发浓烈。于是惊疑地问,这茶中加了什么吗?比如薄荷,比如兰草?她笑着说,很多人都会这样问,其实茶中什么也没添加,就是原茶。 这就是太行茶。太行女儿茶。创造它的领头人,名沈桂述。 在太行村,一千亩茶园,像一轴巨画展开在半山间。千亩茶园的四周,都是与茶无干的林木,只是它们与茶一样,都是常青常绿的,山项是松林、杉林,山脚是油茶、花椒园,园子的东边、西边是刺槐、白腊和橡子树。整座山海拔有千米,茶园的位置,在五百至八百米之间,远看,是一片青林子包围着一片老茶园。我们上到茶山上,早晨的雾气才刚刚散去,山脚下还有雾气在沉积,小风吹脸,凉暖立知,在这个深春之季,让人近距离感到与春天的肌肤之亲。 年过五十的沈桂述,打扮年轻,待人接物的言谈举止,也很年轻。她一路上不停口地说着她们的太行茶,她说太行茶是云雾茶,白天太阳直射,夜晚雾气充足,昼夜温差大,你说,这样生长出来的茶,加上传统手工制作,内涵饱满,这样的茶不好喝才是奇怪了! 我们绕着千亩茶园走了一周,上下左右地看,看蓝天白云,看四周深静的林木。茶垄如垒墙,在茶垄间,间植有兰草,细小的花蕾已然依稀在开放。 我们由此知道太行女儿茶有着兰草气质的源头了。这样的兰草,我在秦岭深处的宁陕县工作时常见,它是一种野兰,生长于林下荫蔽环境中,长相朴素,却根深叶茂,开黄花、白花或粉红花,花成小穗状,往往在林中并不起眼,但远远就能闻见它的香气,野兰群集成片,香气十分浓郁。在太行村的这片茶园里,野兰与茶叶共生,有一垄茶就有一垄兰草,让人大为称奇! 回到合作社的大院子里,我们坐在院中一棵据说树龄有三四十年的杏树下,继续品味太行茶。沈桂述告诉我们,这棵杏树与茶园同岁,是当初大集体建茶园时栽下的,虽是孤树,每年结杏繁茂,果肉泛金红,味道酸甜,品尝时直揪人心。合作社的女员工,已然为我们新沏了茶水,我们从容品之、喝之,在登山之后的松弛中,既解着渴,也品味着这茶的几分古意。天地安静,山间只闻鸟声,那是斑鸠的鸣叫,细碎而清越,仿佛在催动着人的心事。 就在这天地一呼一吸之间,沈桂述给我们讲这片茶园的过去和今天。我的思绪,随着她的讲述,飘飞时空,以我长期在山区小县工作的经历,我立时就能想见,三、四十年前,乡下大集体种下的这片茶园,曾经怎样意气风发,又怎样衰败,成了荒草之园。 十年前,因病提前退职的镇财政所干部沈桂述,毅然筹资承包下这片荒芜的茶园,当姑娘时,她曾在太行村做过民办教师,当干部时,她也曾在太行村驻村多年,她见证了这千亩茶园的兴衰,这或许就是她心有所念的最初动机。十年过去了,太行村第一个以农村留守妇女为主的茶叶合作社,开发出了远近闻名的太行茶,太行女儿茶和它的创业者的故事一起走出深山。 沈桂述讲这些往事时,显得十分轻描淡写,好像是在说着别人的事。进进出出的合作社女社员,不时插一句话,表扬她们的沈社长。这些曾经的农村女人,你丝毫看不到她们身上的柴火气,和灶洞背后被烟熏火燎的岁月浸染后的木然,她们说话清脆,底气十足。 我们去参观合作社展室里的太行茶系列产品,看她们生产加工的茶枕系列、茶点小食品系列、包装得各式各样的茶叶品种,最显眼的还是她们的茶系列,女儿红是红茶,女儿青是绿茶,有毛尖,有片茶,有细如螺丝的,有纤如松针的,看到高兴处,她们干脆抢过她们社长的话头,给我们介绍她们的茶产品如何走俏市场,如何供不应求。她们说,她们合作社的产品都是两头不见面就销完了,她们只管把生产搞好就行了。 见我们疑惑的样子,沈桂述笑道,两头不见面就是电商,现在合作社的产品主要走电商销售,生产的人,和承销的人,两头不见面。 合作社的院子,其实也是农家体验园,有标准的客房、饭堂,同时可供三十人食宿。在绿色堆起来的太行山里,这样的宁静消费物有所值。沈桂述说,每年春夏秋都是接待旺季,我们到的这天,有两家西安来的游客在此已住了两天了,他们白天钻林子,寻找林中之静,进村子的人户,与人拉久违的家常。 夜晚坐在院前的场坝上,看满天星斗,感受宇宙原来如此之近。这天在合作社饭堂的晚餐,让我们大开眼界:除了我们见过的陕南农家风味美食外,我们格外见识了茶叶入餐的美妙:茶叶炒腊肉、小米和嫩玉米加春茶芽熬制成的茶羹、茶水蒸米饭、茶叶煎蛋、茶枝小烤肉、茶油拌野菜、茶油爆仔鸡、茶花煎面饼,前前后后吃了上十样,每样都有茶叶或作主人、或作陪客,每一口都大出我们美食经验之意外。 只有酒例外。酒是合作社自产的米酒,加热熬过的,放置温凉了饮用,酒的度数大约有七八度。我们酒过五味,咂摸再三,还是隐隐约约喝出了这米酒的可疑之处,感觉不完全只是米酒味,沈桂述举起满满的酒杯,爽朗地大笑起来,说,酒在加热时兑了茶油,喝高了不闹心! 还说什么呢,我们热烈地喝起来。 end 关于作者 刘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副会长,安康日报总编辑,出版个人文集三部,散文作品收入中国散文年度选十余次,曾获孙犁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等十余次。 作者:刘云来源:终南性灵 编辑:沈彩彩雷敏编审:孙立柱 投稿邮箱:hanyinxian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jb/10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茶保健茶对口腔到底多重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