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监测Holter监测的意义
1 动态心电监测(Holter监测)的意义 在医院就诊时医生可能会开具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目前是比较常见的检查,有助于更好的评判患者在不舒服症状发作时,是否伴随有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对于突发性晕厥、头晕的患者,也可以结合检查动态心电图,可以评估在头部不适症状发作时,是否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对于已经确诊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还可以进一步评估24小时整体的早搏数量,更好的评估出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 动态心电图检查还可以对目前在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的时候,评估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可以评估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用法,患者是否需要加量、调量、减量或者停药。 根据动态心电图的结果,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对需要安装起搏器的类型也可以给予参考。动态心电图不同于普通的心电图,可以佩戴在身上进行连续记录并编辑分析心脏电活动的方法,不受人的休息及活动影响,而且收集的心电信号可以达到10万次/24小时,所以成为了无创的、重要的在心血管领域的优秀检查方法。 2 佩戴监测期间注意点 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建议患者不要总是坐着或者躺着,应当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可以多做一些运动,有助于诱发缺血以及心律失常发作,避免剧烈运动即可。在检查期间要避免行核磁、放射线、超声、脑电图、肌电图等检查,以免形成干扰影响判断。 3 如何简单看懂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连续记录24小时内每一次心跳的心电图形,含有大量有关心脏电活动的信息。如何从中获得对疾病、病情有价值的信息呢?一般来说,面对一份正规的24小时动态心电报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分析: 1、心率 正常人24小时心率为59~87次/分。白天偏高,剧烈活动可达次/分。通常最高心率年龄增加而减低,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次/分,女性高于男性。夜间睡眠时偏低,约50次/分,甚至40次/分。可见的正常人窦性心率的变化范围很大,睡眠时仍>90次/分,应视为异常,要考虑到是否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相反如持续减慢,平均心率<60次/分,活动后心掌上升不到90次/分,就要注意窦房结等传导系统是否发生了病变。 2、早搏 首先应明确这样的观念:有早搏不一定有心脏病;各种类型的早搏都可发生于正常人。一组例正常人的动态心电由监测数据显示: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分别为46.0%、28.4%。因此,24小时内有少量的早搏(<=次)。一般来说,室上性早搏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也不会发展成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没有临床症状可不予治疗。 3、心律失常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动态心电图可捕获瞬时心电变化,对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具有常规心电图无法比拟的优势。正常成人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0%~7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短阵室上速占20%,而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则往往提示有严重的心脏疾患。观察病人出现心悸、气短、晕胶等不适时所描记的心电图是否正常,可以明确上述症状是否心脏疾患引起。 4、心肌缺血及其规律 对冠心病病人进行监测可了解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昼夜发作规律,对更好地认识病情有很大帮助。大部分发作时在病人清醒时或轻微活动后,发作次数明显增加。原因是由于心率加快与冠脉舒缩的改变,以及活动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引起。而心动过缓时发生,则系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心跳减慢,心输出量下降,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周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低,血流缓慢,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当冠状动脉供氧不能满足心肌需氧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 影响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收缩力是三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和心肌收缩力两个参数的变化很小,故临床上可单用心率表示心肌缺血阈。 心肌缺血与早已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存在相似的昼夜规律。冠心病患者上午易发心肌缺血可能与此刻儿茶酚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血小板聚集升高、纤溶活性下降、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等因素有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pz/11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村医收藏46种带状疱疹的中医外治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