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必背方剂歌诀,你还记得多少个
在中药的世界里,有些药物、有些方剂,虽然平凡,却都很常用。看看这些中药方剂歌诀你还记得吗?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一贯煎中生地*, 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疏肝气, 阴虚肝郁此方良。 二仙汤(《妇产科学》) 二仙温肾益阴剂, 仙茅巴戟仙灵脾, *柏知母与当归, 肾虚火旺服之宜。 二妙散(《丹溪心法》) 三妙散(《医学正传》) 四妙散(《成方便读》) 二妙散中苍柏兼, 若云三妙牛膝添, 再加苡仁名四妙, 渗湿健脾功更全。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 苓草姜梅一并存, 燥湿化痰兼利气, 湿痰为患此方珍。 十灰散(《十药神书》) 十灰散用十般灰, 柏茜茅荷丹榈随, 二蓟栀*皆炒黑, 凉降止血此方推。 十枣汤(《伤寒论》) 十枣逐水效堪夸, 甘遂大戟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 咳唾引痛服之佳。 七厘散(《同寿录》) 七厘散是伤科方, 乳没血竭冰麝香, 红花儿茶朱砂末, 外敷内服功见长。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 萹蓄大*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 湿热诸淋服宜煎。 八珍汤(《瑞竹堂经验方》)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八珍四君四物从, 气血双补功独崇, 再加*芪与肉桂, 十全大补效力宏。 人参养荣十全内, 更添五味去川芎, 陈皮远志加姜枣, 气血两虚用有功。 人参蛤蚧散(《博济方》) 人参蛤蚧作散服, 杏苓桑皮草二母, 肺肾气虚蕴痰热, 咳喘痰血一并除。 九仙散(《卫生宝鉴》引王子昭方) 九仙散用乌梅参, 桔梗桑皮贝母存, 粟壳阿胶冬花味, 敛肺止咳功用神。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芩生地同甘草, 加减临证再变通。 三子养亲汤(《杂病广要》引《皆效方》) 三子养亲祛痰方, 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 冬寒更可加生姜。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 夏朴通草竹叶存, 加入滑石渗湿热, 身重胸闷属湿温。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大补阴丸知柏*, 龟板脊髓蜜成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 阴虚火旺制亢阳。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芍阿胶, 龟鳖牡蛎地甘草, 麦冬麻仁五味子, 鸡子*入息风好。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大建中汤建中阳, 蜀椒干姜参饴糖, 阴盛阳虚腹冷痛, 温补中焦止痛强。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伤寒论》)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 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 峻下热结 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 便硬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草, 便秘口渴急煎尝。 大青龙汤(《伤寒论》) 大青龙用桂麻*, 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 解表清热此方良。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大柴胡汤用大*, 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枣表兼里, 妙法内攻并外攘。 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大秦艽汤羌独防, 芎芷辛芩二地*, 石膏归芍苓术草, 养血祛风通治方。 大陷胸汤(《伤寒论》) 大陷胸汤用硝*, 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热实结胸证, 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牡丹汤(《金匮要略》) 金匮大*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泻热逐瘀服之康。 大*附子汤(《金匮要略》) 金匮大*附子汤, 细辛散寒止痛良, 冷积内结成实证, 功专温下妙非常。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 偏正头痛悉能攘。 小青龙汤(《伤寒论》) 小小青龙最有功, 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 姜桂麻*芍药同。 小建中汤(《伤寒论》)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痛服之康。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配*芩加姜枣, 少阳为病此方宗。 小陷胸汤(《伤寒论》) 小陷胸汤连夏蒌, 宽胸开结涤痰优, 膈上热痰痞满痛, 苔*脉滑此方求。 小蓟饮子(《玉机微义》引《济生方》) 小蓟饮子藕蒲*, 木通滑石生地*, 归草栀子淡竹叶, 血淋热结服之康。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公益性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 医者俱乐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pz/46.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鸡蛋用酒煮,治疗风湿 的方法类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