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的普通话版茶经一
一茶的起源 南方有嘉木——《茶经》第一记在西塔寺 西塔寺是江汉平原上最古老的寺院,距今也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智积努力使小陆羽学习佛法,在陆羽的自传里这样一段话:“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智积为了他学佛,想尽办法让他吃苦,可是,陆羽的心还是想要归入尘世。可是今日看来,那日日的梵音缭绕,一定有些记忆在生命中早已刻下痕迹。 在唐朝,喝茶已是很有仪式感的日常生活了,智积开始教习陆羽泡茶的技术,每日为师父斟茶,成为这宛若父子之间最温暖的记忆。 今日的我们,手中端起一杯茶,让我们先敬先圣。 进入正题 从《茶经》的结构上看,一共十大篇章。 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 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次第清晰,结构明朗。 一茶的起源 在人迹罕至的峡谷,茶树盛开着白色花朵,如佳人遗世独立。 茶如人生,茶树也需历经风雨。它并不需要肥沃的土壤,悬崖处的岩石层中,千年的茶树盘亘,接天露袭浓霜,成就自我。 太阳未放光芒,晨雾已经散去,采茶的人背上竹背篓采茶去了。 茶经里对茶的五种称谓: 茶——自汉朝就有了茶的称谓。汉朝的王褒是四川资阳人,曾经用方言写过一篇文章《僮约》,这大概是最早的一个劳动合同了。书里面有:武阳买茶。 槚——音贾,字出自《尔雅》,意思是苦茶。 蔎——音设,上古的文字意思是香草。 茗——从来佳人似佳茗。 荈——音喘,采摘的比较晚的茶叶。 采摘怎样的茶叶才是好茶叶呢? 新发如笋的嫩芽最为惹人喜爱,随着太阳升起,嫩芽在阳光下迅速生长,此刻的采茶人需要和时间赛跑。 越晚,嫩嫩的芽尖,就开始舒展叶片,成了晚采的苦茶了。采到紫色芽瓣的茶叶,采茶人会如获至宝。 茶是一种素简的植物,因此茶性偏寒,低谷背阴处的茶树更加寒凉,采茶人不会采。 饮茶的功效: 饮茶的功效在于茶的清寒,性凉。 作为平日饮用的汤水,最适合喜欢简单又精致的人,如果遇到身体微恙,上火口渴、胃凝胸闷、头疼目涩、四肢不爽、哪哪都不舒服的时候,喝上四五口,如饮醍醐、甘露(都是世间最好的东西)。 一杯好茶能让人祛除微恙,也能让人心神安宁。但是一杯好茶的前身需要有上天照拂,独特的地理位置,阳光雨露,需要采茶人的眼光,也需要制茶人的手艺。 山谷中的茶树其实是无言的,它历经风霜,并不埋怨。你若看见,它给予清香和宁静。你若错过,它依旧叶繁枝茂。 生命最大的力量如此安静。它不必细说叶脉之繁络,秋天的晨光已经昭然若揭。它不必烦恼冬雪夏日,朴质的枝干平静的接受风雨。它只是坚守着,生长着,也许百年,也许千年。 番外: 智积大和尚唤陆羽为渐儿。渐儿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善于此道的好心婆婆,教会了他许多泡茶的技术,聪慧的渐儿逐渐领悟到茶道中的境界,每日与师父泡茶,师父惊觉手艺见长。 后来渐儿下山去求学,云游四方,师父在西塔寺总是会想起清晨放在他案前的那杯清香扑鼻的早茶。 相传唐代宗召智积入宫品茶,宫中自然高手如云,可是智积大和尚只是摇头,感叹,没有渐儿的好。皇上暗访得陆羽入得宫来,在帷幕后亲手与师父泡茶,用宫人之手,献给师父。 智积刚喝一口,呼之而出:渐儿已回?代宗不明,问智积:何出此言?智积微笑:此是渐儿茶。 陆羽在帷幕后,落泪尊前。转身出来,与师父跟前深深一拜。 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 人在草木间——《茶经》 资料阅读: 一《陆文学自传》陆羽著 二《新唐书列传陆羽传 三《茶经》陆羽著 四《煎茶水记》张又新著 五《大观茶论》赵佶著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即撤。 BacktoSchool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ry/1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学活血疗伤药儿茶
- 下一篇文章: 呆住贞丰轩小桥流水,饮茶染衣,呆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