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乌塌菜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白菜(即北方俗称的油菜)接近,其特点是株丛塌地或半塌地生长,叶椭圆形至倒卵形,浓绿至墨绿色,叶面平滑或皱缩。性耐寒,不耐热。由于叶丛塌地生长,在低温季节地面散热,叶丛附近温度较高,能减轻低温危害。乌塌菜在一10℃的低温下不致冻死,是芸塞种中耐寒性极强的变种。另外,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在白天较低的温度条件下,也能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而缓慢生长。

(二)类型与品种

1.塌地类型叶丛塌地,与地面紧贴。代表品种如常州乌塌菜、上海中八叶等。叶椭圆或倒卵形,墨绿色。叶面微皱,有光泽,全缘。叶柄浅绿色,扁平。生长期较长,单株重克左右。

2.半塌地类型代表品种如南京瓢儿菜、安徽黄心乌等,其叶丛半直立,叶圆形,墨绿色。叶面皱褶,叶脉细稀,全缘。叶柄扁平微凹,光滑、白色。生长期80~天,单株重~克。

(三)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在长江流域,乌塌菜一般于9月上旬至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定植。据上海市郊区的经验,认为其栽培技术与白菜(即通常说的油菜)基本相同,但只宜冬季栽培。而且播种期要适宜,若播种过早,收获期提早,植株未经霜冻,菜的味道苦,品质差,不受市场欢迎。但播种过迟,因天气较冷,植株生长慢,产量低,或不能在春节前后供应,经济效益不高。山东各地要种植乌塌菜,可按照两种栽培方式安排:一是秋末冬初露地栽培,可于8月中、下旬播种育苗,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11月中旬至12月收获。二是风障前栽培,可于9月上旬播种育苗,10月中旬定植于风障前的根子畦,于新年至春节期间收获上市。

2.育苗育苗地前作腾茬后,灭茬,每公顷施7.5万公斤优质腐熟的圈肥,深耕、耙平后作成平畦,畦宽1.1~1.5米(包括畦埂),播前备好过筛的覆土。播前浇足底水,水渗后均匀撒播,每公顷用种量7.5~11.25公斤。育0.06公顷秧苗,可移栽0.13~0.20公顷生产田。大约在播种后40天左右,幼苗有6~7叶时,即可安排定植。

3.合理密植乌塌菜的栽植密度因品种而异。小型品种,如上海小八叶,株行距为15厘米见方为宜;中型品种,如上海中八叶,适宜密度为20厘米见方;大型品种,如上海大八叶,株行距22~25厘米见方为宜。

4.田间管理定植后及时浇水,促进缓苗。缓苗后,每公顷追施硫酸铵~公斤,并浇水。天气转冷,追肥、浇水次数可适当减少。若有蚜虫为害,可喷布倍乐果乳剂等药剂进行防治。菜株经受几次霜冻后品质变佳,可根据市场需要,于午间前后收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ry/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