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经常会有新闻报道年轻人心肌梗死的事件。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显示,中国的冠心病死亡人数已列世界第二位,可想而知,冠心病在我国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血管狭窄或阻塞,血管功能性痉挛或下降,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预后较差。

因此,防治冠心病最重要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未病先防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做到有效预防首先要明确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人群,积极干预高危因素。

那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您是否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呢?接下来详细告诉您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都有哪些。

01

冠心病高危人群

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提出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概念后,各研究中心对于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调查分析,目前已确认余种,包括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等不可干预因素,及高血脂、高血压、饮食、吸烟、糖尿病、肥胖、酗酒等可干预因素。

1、吸烟者

研究发现,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能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凝血机制,促使心肌缺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

2、高血压

高血压导致冠心病发病的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由于高压血流长期冲击血管壁,会引起动脉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血管张力增高,导致弹力纤维断裂,并且血压越高,这种损伤就越严重,血管内膜损伤和弹力纤维断裂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和附壁血栓形成的前提,因此,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基础。

其二,患者高血压时,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过多,儿茶酚胺增多可直接损伤动脉血管壁,还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同时,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减少。血脂水平异常也通过影响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凝聚等引发冠心病。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4、心脏病家族史

国外文献报道提示,一级亲属的冠心病史不仅使冠心病患病风险明显增加,而且使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一级亲属有冠心病的人群,其患冠心病风险增加2~10倍。

5、年龄和性别

冠心病高发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平均早10岁,女性绝经后发病率迅速上升。

6、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风险更大且发病年龄更早。血糖的升高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的凝聚及粘附,加剧管壁内部炎症反应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动增高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引发冠心病。

7、超重或肥胖

体重指数BMI≥28的人群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患冠心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脂肪组织促进血管内皮慢性炎症发展,导致内皮功能失调和血管损伤。

肥胖由其独特的机制引起心血管疾病,如系统炎症,高凝状态、交感及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同时可引起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项研究中表明,腹型肥胖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是在早发性冠心病。

8、冠脉钙化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冠脉钙化积分与心脏粥样硬化斑块负荷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近年来有诸多大型前瞻队列研究分析了冠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包括MESA、HNR、Rotterdam与著名的Framingham,获得了肯定的结果。因此,国内外众多指南共识推荐检测冠脉钙化积分,以预防冠心病(包括心梗、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02

权威研究

美国脂质协会(NLA)指南(年)推荐,以下两类年轻人可能从心血管病预防干预措施中获益,建议检测冠脉钙化积分:

一、存在早发ASCVD家族史,即,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人患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心肌梗死(心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早发是指患病时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

二、本人存在多个ASCVD危险因素,如有吸烟习惯、总胆固醇偏高、HDL-C偏低、高血压、正在服用降压药、患有糖尿病等。

03

冠心病风险早筛

睿心宝-冠心病风险指数评估系统适用16排及以上CT设备,低剂量胸部平扫,并通过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扫描结果精准计算,从而分析出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并结合年龄、性别等个人因素,运用钙化积分的方法分析出体检用户患有冠心病的潜在风险。

原价元/件

限时特惠仅需¥!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zz/1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