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调护述要

武权生叶秋香

摘要从更年期综合征的定义、研究范围、发病原因及机理、诊断、临床治疗、预防与护理五个方面评述了中西医治疗现状,并总结了中、西医研究的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调护更年期综合征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关键词更年期;中西医治疗;调护;评述

1

更年期的定义、绝经年龄及围绝经期

西医学认为,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逐渐过渡到老年的一段时期,生理上亦随之有一系列变化,原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现在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平均绝经年龄约为50岁。中医学古医籍原无特指病名,但对妇女绝经前的年龄界限及有关生理病理有所记述,近代才提出了“绝经前后诸证”这一病名。从目前研究治疗情况来看,无论中医学称的绝经前后诸证,还是西医学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3象是一致的,认识是汇通的。近10年来国际上围绝经期医学发展很快,期间又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对绝经期的研究重点已从更年期综合征等自限性病症,转向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症和老年痴呆症三大重点[2]。

2

发病原因及机理研究

近年研究本病的思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西医学主要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研究本病。由于本病主要是卵巢功能减退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失调[3],故目前多从神经内分泌的综合研究以阐明其病理变化[4-5],主要从神经肽、儿茶酚胺、激素受体、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二是传统中医学以脏腑虚损学说为研究中心,充分认识本病的核心病机是肾衰阴虚[6-8],同时在肾虚的基础上出现脏腑功能失调(肝、脾、心、肺)等证[9-11]。笔者进一步观察认为,一是更年期综合征属心身医学范畴,其发病不但有生理因素且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每一妇女在此年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改变,而只有约15%的人出现较为严重症状,主要与部分妇女的特异体质、心理特等点、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15-17]。在更年期更易使肾阴阳失衡,而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肾不交,甚可见瘀血痰热等证。这就使更年期综合治疗中的调护显得尤为重要。二是中西医对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理论上认识不同,但围绝经期所具有生理的变更则是共识的。所以,在诊断与鉴别以及治疗上完全可以相互借鉴,以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同时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这也是现代与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

3

更年期综合征诊断的中西医研究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主诉症状繁多,特异性差,同时各地对症状的评定不统一。因此建议统一采用客观的评分法,如Kuppermen指数(MI)[12]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另外还可采用一定客观检查,如全身检查以排除其他局部或全身病变;妇科及B超检查、血清内分泌测定等,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具备明确的客观诊断依据,为辨病与辨证论治奠定基础。

4

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临床辨证的思路主要有分型论治。与专方专药两个方面。分型论治多数学者认为本病阴虚型最多,占所发病的70%~75%,阴阳虚型约占15%,其他兼夹证型占15%左右。夏桂成等[13]认为本病主要与阴虚火旺兼气火偏旺、心血心神失调有关,并以更年I号新方(淮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各10g,钩藤15g,莲子心5g,紫贝齿15g)调治;王大增等[14]以清心平肝为大法组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专方专药主要围绕纠正肾、肝、心三脏阴阳失调和重点病证治疗。范红霞、江仙远、毛秋芝的病理等[15-17]以更年安怡片、更年平调液及更年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黄艳红、张福玲等[18-19]则分别用补肾中药片和补肾增精方治疗妇女骨质疏松症。但辨证涉及证型过多,药物加减过多,尚未筛选出高效精简的方药。西医治疗以激素替代疗法(HRT)为主,但由于众多复杂的因素及(HRT)本身某些方面的不肯定性和停药后的反复性,制约了HRT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加之在我国绝经妇女HRT的科学应用起步至今不过10年[20],其机理及应用研究尚需深入。关于治疗笔者认为:①应从西医学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本病不同“证”的实质。②激素与中药联合应用,先用小剂量雌激素,同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重在补肾。③镇静剂和中药联合使用,镇静剂可使患者情绪稳定,保证睡眠,同时用中药平衡阴阳。

5

预防与调护

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是一个必然的生理过程,但更年期妇女应了解这一过程,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因卵巢病变行手术时,要慎重考虑卵巢的去留问题,应仔细检查卵巢是否正常,不可一概切除,以减少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

调护主要应突出调情志、节嗜欲、适劳逸、慎起居,要了解更年期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保持心理平衡,不因客观环境和工作、生活能力下降而致心理痛苦,要合理安排生活,饮食有节。同时更要定期作卫生咨询和健康检查,以排除或及早发现器质性病变。

参考文献:

[1]曹缵孙.绝经妇女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5(2):82.[2]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王淑贞.妇产科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4]张以文.女性生殖内分泌临床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中华妇产科杂志,,28(1):4.[5]叶雪清,吕肖锋,金勇,等.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理的临床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25(2):92-93.[6]瞿晓竹,蔡小荪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思路,江苏中医,,(7):14-15.[7]黄艳红,叶雪清.补肾中药片对围绝经妇女骨质疏松代谢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3(9):-.[8]罗元恺以补肾为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23-25.[9]马圣华.从肝论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例.北京中医,,(3):17.[10]魏升.更年期综合征从脾论治.新中医,,(2):8-9.[11]夏融.更年期综合征侧重治心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中医,,17(2):41-43.[12]林宋清,葛秦生,姚复英,等.低剂量雌、孕激素缓解更年期症状以及降尿钙作用的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25(4):-.[13]夏桂成,陆启滨.更年I号新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例.中国医药学报,5,10(4):8-9.[14]王大增,李燕萍,朱燕青.清心平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杂志,9,(1):30-31.[15]范红霞,万力生,黎烈荣.更年安怡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药研究,,15(4):45-46.[16]江仙远,夏振信,熊舜华,等.更年平调液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湖北中医杂志,5,(1)46-47.[17]毛秋芝,俞瑾,李超荆,等.“更年健”对更年期综合征生殖内分泌的影响.上海中医药杂志,,(1):15-16.[18]黄艳红,叶雪清.补肾中药片对围绝经妇女骨质疏松代谢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3(9):.[19]张福玲,史清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中药治疗.中医药信息,,(3):46.[20]张以文.绝经妇女激素替代疗法的利弊与临床决策.中华妇产科杂志,7,32(9):-.(《甘肃中医学院报》年6月第20卷第2期)









































精准祛除白癜风攻坚战
北京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zz/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