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 “老北京”市民文化特有的形态:不乏旷达和趣味,但又苟且偷安、敷衍、妥协、妄自尊大,具有一种皇天在此的优越感。老舍选择了他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的生活,将它作为反省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对象。 (二)对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 老舍第一个把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中国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引进现代文学领域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三)“京味”特色 “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象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 老舍所描绘的都市,是有血有肉,声、色、味俱全的都市,一幅幅真实可感的北京世俗风情画,具有极大的民俗学价值。小说的整体氛围,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刻揭示与生动真切的表现。 (四)幽默风格 以机智而轻松的笑去窥视和描写古都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一种缺少严峻而带些轻松的幽默。 幽默风格的形成 1.英国文学的熏染,很容易在老舍的小说与狄更斯的小说之间找到精神气质上的相似。 2.“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3.对于人生的达观态度,对人生的讽刺常常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同情的,而不是尖锐刻薄的。 (五)语言魅力 他的叙述语言,不是书面语,而是从口语中提炼的白话,朴素、平易、简洁,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老舍小说的贡献 不在长篇小说的结构、布局方面,而在其独特的风格和语言。老舍作品的“北京味”,幽默风,以及以北京口语为基础的俗白、凝炼、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是独具一格的。 相关阅读 他们若不早逝,现代文学史会否改写 现代名家:老舍 《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百年百部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现代文学史简答精选(2) 现当代作家汇总(1) 南师大文学基础真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zz/5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一味中药金荞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