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试述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和副神
在非嗜铬组织中出现转移病灶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称为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mPPG)。mPPG常见转移部位为区域及远处淋巴结、骨、肝和肺。诊断方式包括基因诊断,生化水平,CT、MRI、PET-CT、I-间碘苄胍(MIBG)核素显像、18F-脱氧葡萄糖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诊断。由于mPPG的罕见性,且缺乏可行的动物模型,mPPG患者的治疗进展缓慢,目前尚无批准用于该病的全身治疗方案,现mPPG的治疗方式总结如下: 一、手术治疗 手术无法治愈mPPG,但可明显改善mPPG患者的预后。对于mPPG患者,无论身体状况、肿瘤负荷、基因或激素状态如何,切除原发肿瘤均可提高总生存期(OS),减少肿瘤相关儿茶酚胺的释放并改善激素相关症状,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血管和胃肠道发病风险。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推荐mPPG患者接受减瘤手术。为确保完整切除肿瘤、防止肿瘤破裂,并避免局部复发,目前国内外共识建议对于mPPG行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在mPPG应用上存在争议。对于腹腔镜技术及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具备成熟的围医院,可以选择腹腔镜术式治疗mPPG。 二、核素治疗 1、高比活性MIBG I间位标记的MIBG治疗mPPG可取得良好预后。与传统MIBG相比,高比活性MIBG单位剂量放射性更高,副作用更小。研究表明,高比活性MIBG治疗mPPG的最大耐受剂量为MBq/kg(8mCi/kg)。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疲劳和头晕。 2、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 PRRT是一种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子疗法,其试剂包括LuDOTATATE和90YDOTATE。mPPG常表达生长抑素受体,该类放射性药物可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抑素受体结合,产生放射杀伤效应。 三、化疗 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达卡巴嗪、替莫唑胺、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链脲佐菌素和铂类化合物等多种化疗药物被认为可用于mPPG的治疗。目前环磷酰胺+达卡巴嗪+长春新碱(CVD)方案为mPPG的一线化疗方案。 四、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舒尼替尼、卡博替尼治疗mPPG的临床受益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小,可用于mPPG的临床治疗。此外,依维莫司、帕唑帕尼、阿西替尼也曾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mPPG,但因疗效不佳或严重不良反应,试验均被迫终止。 五、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靶向分子途径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和PDL1/PD1途径。目前正在进行PD1抑制剂帕姆单抗对mPPG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此外,干扰素α-2b能明显改善mPPG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但易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流感样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已减少对该药的使用。 六、其他治疗 mPPG的其他治疗方式包括局部放疗、伽马刀、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酒精注射、动脉栓塞术等,这些方式可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肿瘤负荷,但证据不够充分。对于存在肝转移的患者可以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也可行冷冻消融或射频消融治疗。对于骨转移患者,可行手术、局部放疗、栓塞、射频消融、骨水泥成形术等治疗,以预防、控制骨痛,降低骨折率,防止脊髓压迫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zz/9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早期多器官功能障碍与创伤性脑损伤后一年内
- 下一篇文章: 哮喘患者深麻醉下的拔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