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儿茶酚胺类物质
嗜铬细胞瘤是一类起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嗜铬细胞的肿瘤,具有自主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的特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患者。肿瘤多生长于腹腔内,肿块较为隐秘,不易直接发现。由于嗜铬细胞瘤所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参与调节机体心血管功能,使患者常常在发病之初就表现出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高血压在患者中的发生率超过90%,同时伴有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常规降压药对这类患者往往效果不佳,久而久之易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运用实验室检查对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有效识别,实现早诊、早治,对挽救患者健康尤为重要。 儿茶酚胺类物质 儿茶酚胺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主要包括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 定量检测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可直观反映肾上腺髓质的功能,对嗜铬细胞瘤等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肿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尿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极低,易受到样本氧化和降解代谢的干扰。以往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CE)检测尿儿茶酚胺类物质,但标本前处理时间长、检测时间长、存在共洗脱复合物干扰等问题长期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HPLC-EC检测儿茶酚胺的灵敏度仍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的尿儿茶酚胺定量检测方法。 质谱法检测技术平台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平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具有检测时间短、样本用量小、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具有准确区分和定量分析分子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的能力。目前国际上已经先后将许多激素及小分子的质谱检测方法定义为参考测量程序,并作为检测“金标准”应用于临床。医院检验科应用质谱技术开展儿茶酚胺检测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立足于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致力于将国际上最先进的临床检验技术与实际的临床需求相结合。自年起建立LC-MS/MS技术平台并逐步应用于激素类物质、治疗药物浓度以及其他一些小分子物质(包括24小时尿儿茶酚胺)等的相关检测。采用LC-MS/MS技术检测24小时尿儿茶酚胺为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肿瘤(如嗜铬细胞瘤等)诊断及预后监测,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白癜风能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gj/1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镇痛镇静对重型脑损伤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清
- 下一篇文章: XBrain脊髓电刺激促醒植物人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