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乌龙茶,为什么一定要用孟臣壶
白癜风是缺少铜吗 http://m.39.net/pf/a_7007768.html▲这篇是「多聊茶」第肆佰伍拾肆篇常规文孟臣壶,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 原文 孟臣壶,发端于江苏宜兴,流行于南方沿海诸省。 台湾日据时期的历史学家连横,曾有“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以豪,且不足待客”的精辟论断。 由此可见,孟臣壶与若深杯、武夷茶一起,构成旧时饮用工夫茶的三大元素。 至于民国二十年(公元年)《厦门志》第十二册中,也记载闽南人“俗好 啜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深杯”的饮茶习惯。 这里所称的“孟公”,即是对惠孟臣的尊称。至于“孟公壶”,也就是连横所讲的“孟臣壶”了。 现如今的学者考据,惠孟臣大致去世于清代康熙年间。以上两条文献所记载的时间,距离惠孟臣及其陶坊制作紫砂壶的时期,早已过去二百余年了。 因此,连横先生笔下所言“壶必孟臣”,恐怕不是鼓动爱茶人去收藏明末清初惠孟臣所制的茶壶。 清末民初,盛行工夫茶的福建闽南及台湾地区,几乎家家都有一两把带有“孟臣”标识的茶壶。 恐怕当年惠孟臣就是没日没夜的工作,也制不出这么多只茶壶吧? 更何况,老茶壶价格不菲,又岂是人人都用得起的呢。 其实连横先生所言的“壶必孟臣”,是在推崇使用“孟臣式”的茶壶。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 孟臣壶,到底有什么标准呢? 什么样的茶壶,才能叫孟臣壶呢? 如今的孟臣壶,绝大多数都不是惠孟臣亲自所制。孟臣壶的器型有水平、梨型、文旦、潘壶等诸多款式。 甚至就连材质上,也分为宜兴紫砂与潮州朱泥这样迥然不同的两大类。但是这并不是说,孟臣壶没有一定之规。 总结起来,一款茶壶要想冠以“孟臣”二字,起码要符两大条件,即流要短、壶要小。 先说一说,关于流的问题。所谓流,也就是俗称的壶嘴。我们注意观察,宋代茶器具中的执壶,基本上都是三湾流,壶嘴秀长而纤细。 这样的造型非常优美,但是后世的茶壶却不能学。为什么呢?因为宋代的执壶,是注水器而非泡茶器。 茶壶里面,要放茶叶。那么出汤的时候,也难免有茶渣流出。那么如果是三湾流,茶渣就很容易堵塞以至于出水不畅。 现如今,有些带着“宋代茶风”的旗号,做了一批执壶造型的泡茶壶。美则美矣,但确实不好用。 不仅如此,过长的出水线路,会使得茶汤温度降低。您看手冲咖啡用的水壶,就是曲曲折折的壶嘴。 人家为的就是降低水温,从而冲泡出口感绵密的咖啡。但是茶汤的温度如果降低了,那香气也就都消散了。 茶香不像酒香,可以靠酒精带动挥发。即使是一杯香气彰显的东方美人茶,冷透了以后许多细腻的花果香我们也不易感知了。 乌龙的香气,是这类茶最为迷人的魅力之一。保留住香气,也就成为了冲泡乌龙茶的重要任务。 所以工夫茶壶的流,一定要尽量短而直,从而避免茶汤温度的损失。修长曲折的壶嘴,是工夫茶壶的大忌。 这样的细节,许多制壶人并不察觉。原因何在?恐怕有些制茶壶的人,自己并不爱茶。 更重要的问题,是茶壶的大小。清代袁枚的《试茶》中,便有“道人作色夸茶好,瓷壶袖出弹丸小”的名句。 近代人翁东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潮州茶经·工夫茶》一书中,也有“壶之采用,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的说法。 孟臣壶作为工夫茶壶的代表,器型自然也应该以小为贵。 冲泡乌龙的茶壶,为什么宜小不宜大呢? 这与乌龙茶的制作特点有关。 绿茶也好,红茶也罢,茶青都以细嫩为贵。即使是雨前龙井,也必须够一芽二叶的标准。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却完全不同。不管是武夷岩茶还是闽南乌龙,都讲究的是成熟采,叶片肥大而厚密。 因此上,即使经过揉捻的破壁,叶片内部丰富的内含物质还是不太容易释放于水中。 这时候只有缩小茶水比例,才能够提高茶汤质感。例如冲泡龙井,茶水比例是1:。但是冲泡岩茶,茶水比例起码是1:20。 要是冲泡铁观音,茶水比例甚至是1:12。所以再好的乌龙茶,您要用大壶冲泡,经常会感觉不够滋味,道理就在这里。 也有人说,我用大壶冲泡,按比例多放茶叶就是了。可是您别忘了,乌龙茶要以渐呈的方式去欣赏。 也就是说,通过反复冲水出汤,品饮每一泡茶汤间的细腻差别与变化。所以好的乌龙茶,也讲究七泡有余香。 试想一下,您用ml的大壶泡铁观音,再连着喝七冲。换句话说,这可就是七斤水下肚了。要是没练过点功夫的人,恐怕膀胱也是盯不住的。 乌龙茶,是以渐呈式的方法展现其茶汤魅力。饮茶人需多次冲泡,反复品饮,方解其中趣味。所以乌龙的茶汤,就必须保质而不求量了。 这样一来,冲泡乌龙的茶壶,也就自然宜小不宜大了。 初见乌龙茶的小壶小杯,清代诗人袁枚曾发出“笑煞饮人如饮鸟”的感叹。这恐怕,也是很多人接触工夫茶泡法时的真实感受吧。 我身边有的北京老哥没袁枚那么文雅,指着小壶直接问:多杰,这点儿茶够谁 喝的啊? 张中行先生曾经说过:“吃者还想吃,盘子已经空了,这是吃的最佳妙境”。 这样看来,喝者还想喝,茶杯已经空了。这恐怕便是工夫茶的绝妙之处了吧?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追问一句:难道孟臣壶,不应该都是朱泥的吗? 答:未必如此。 朱泥,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一般适合做小器型而非大茶壶。所以惠孟臣,便也以朱泥为材料制作销往闽粤地区的工夫茶壶。 但实际上,紫泥也好,段泥也罢,也都可以用来制作冲泡乌龙的小茶壶。而不管是紫泥、段泥还是朱泥,他们对于茶汤的影响差别并不大。 换句话说,只要是真紫砂,泡茶都不差。 孟臣壶的真正意义,是在器型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深化了茶壶与茶汤之间的关系。 爱茶人心中的孟臣壶,不一定是惠孟臣制的壶。 爱茶人心中的孟臣壶,却一定是懂茶人制的壶。 现如今许多制壶人,要提高的不是制壶的技艺。 现如今许多制壶人,要提高的应是茶学的修为。 编辑:粒粒 校对:齐航 设计:静平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茶经新解》、《茶经新读》、《中国名茶谱》、《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 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jb/6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9月10月特价机票来啦从烟台出发,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