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大家好,现在是“每天健康三分钟”时间,医院的医生赵方慧,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一、心理因素可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可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心理因素和慢性应激同样也可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之间的密切的联系已不容忽视。和其他心理因素相比,抑郁、焦虑与心血管有着更密切的关系。二、造成心血管患者精神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1.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读了大量书报,但又不能完全理解医学专业知识,反而受到误导,从而过度紧张;另外,许多躯体疾病缺乏根治的方法,使患者对疾病的产生恐惧,担心会危及生命、致残、造成终身痛苦;病情控制不良时会产生恐惧和悲观的情绪。2.疾病给患者造成的伤害,疾病作为应激源本身也会产生心因性焦虑、抑郁,且焦虑、抑郁可作为疾病本身的存在,目前许多慢性心血管疾病需要患者长期服药,并且在控制不良时会有躯体上不适症状,导致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尤其是已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由于生活及劳动力下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患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疾病病史、家族史、生活环境及家属态度对其情绪产生影响,个体的易患性在适应障碍的发生与表现形式上也起较大的作用。如在体检中发现一些青少年患有良性期前收缩,孩子本身多无症状,但家长得知后,往往惊慌失措,反复查阅书籍及反复就诊,使孩子精神压力加大。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是借助情绪活动而实现的,心血管系统是体内对情绪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情绪反应在大脑的控制下,特别是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的控制之下,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和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影响心血管系统。心理因素和人的生理状态是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的。

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身体健康!想了解更多心血管科普小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ry/1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