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天桥的茶馆儿

  老北京的茶馆儿很多,最早出名的有地安门外的天汇、前门外的天全、汇丰、同和、海丰等,都是在四九城几里有一份儿的。得硕亭《京都竹枝词》云:“小帽长衫着体新,纷纷街巷步芳尘,闲来三五茶坊坐,半是曾登仕版人。”也就是说内城的旗人差使完后,便着便服,约上几个哥儿们,茶馆闲谈,此风由来久矣。

  北京老式的茶馆儿,不少还带说书、唱曲艺的。清代著名说书艺人石玉昆、司瑞轩等,都是在茶馆中演唱讲说。清代有名的景泰、泰华诸园,也都是这路人格局。清末禁止在城里头开戏园子了,故都叫茶园、茶馆。

  至于一些小茶馆有的专做打小鼓、收旧货商販的生意,还有就是泥瓦匠的生意,叫做“口上”。还有的就是做棋,票友唱戏的生意,上这儿来了不是下棋就是清唱,这类叫“戏茶馆”,店里的伙计提着个壶一边让座,一边打着招呼:“七爷,湖壶香片吧?等会儿您再来段儿,都多少天儿了,就爱听您这口儿。”

三十七、卖大碗儿茶的

  如果说茶馆小,那可还有比茶馆儿、茶摊儿更小的生意,就是卖大碗儿茶的了。天桥一带常可遇到一些老头儿或十二三岁的男孩儿,挑着个担子,担子前头挑着一尺多高、短嘴儿的绿色釉子的大茶壶,顶儿上三个小鼻纽儿穿着绳子,担子后头是一个大篮子,篮子里一块布下盖着几只粗瓷大碗,外挂几个小板凳儿,这就是卖大碗儿茶的。所谓的大碗儿茶,不过也就是酸枣叶子泡的茶水。味儿,您就凑和着喝吧。

(未完待续,图文转载自《大前门外》,作者杨信)

=================================

作者简介:

  杨信,年出生,9岁习素描,少年时期师从我国著名画家王式廓之女王娣娣,青年时期专攻油画,后师从国画大师吴传麟先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宣传部部长,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副主席,北京著名京味儿民俗画家、专家。他多年来对北京胡同人文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潜心致力于旧京民俗文化艺术的挖掘和整理,创作了大量京味儿民俗题材的绘画作品,先后出版数十部作品集,被业界誉为京城实力派民俗画家。

转发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快乐!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gj/1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