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苦涩之味很正常,但有时茶的苦涩之味,如同“狗皮膏药”,在嘴里久而不散。这苦涩之茶一喝,眉头紧皱,没有细品直接吞咽下肚,恰似喝中药,不过这茶可没有良茶苦口一说。

茶的苦涩之味过重,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茶叶内质:

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花青素类、苦味氨基酸、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等数种物质,是构成苦涩之味的主要成分。所有的茶类都含有这些物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无论是什么茶类,什么茶种,都是苦涩的。

俗话说“不苦不涩不成茶”,苦味与涩味通常都联系在一起,其实苦味与涩味是两种物质。苦味是味觉上的感受,而涩味准确来说应该是涩感,是触觉上的感受。

茶叶中呈现涩味的主要物质是多酚类物质,例如儿茶素、酚酸、羧酸等,儿茶素类物质是构成茶叶涩味的主要成分。

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分为六大茶类,每种茶之间的物质含量不同,例如绿茶的茶多酚物质含量较多,所以绿茶相较于别的五大茶类苦涩之味重一些。总的来说,苦涩之味,是多种物质的结合味道,物质含量不同,导致茶叶的苦涩程度不同,这也是每种茶的特征,如果物质含量都一样,那所有的茶都是一个味儿。

二、茶叶的嫩度:

上面提到,儿茶素类物质,是形成苦涩味道的主要成分。越嫩的茶叶中,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越高,所以讲究茶芽“嫩”的绿茶最苦涩,每年的春季是绿茶的季节,早春的绿茶,也就是明前茶和雨前茶,“贵如金”的明前茶鲜爽滋味最强,苦涩滋味则较重。口粮茶的雨前茶鲜爽滋味稍弱,苦涩之味更重。

春季过后,茶叶生长至成熟,甚至粗老,这时茶叶的苦涩物质含量较少,其他物质含量会上升,例如形成甜味的物质,所以用成熟、粗老叶片制成的黑茶、红茶、乌龙茶等茶类苦涩滋味淡。

当然也有例外,夏茶也有非常苦涩的。茶叶物质的含量,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例如土壤、光照、气温、制作工艺等。举个例子,以日本为例,日本传承我国唐宋时期的蒸青绿茶做法,品饮过蒸青绿茶的朋友知道,蒸青绿茶苦涩之味特别重。苦涩的味道大家都不喜欢,为了减轻茶的苦涩之味,我国老祖宗发明创新出了炒青、烘青绿茶的制作方法。而日本只能在茶树生长环境上下功夫,用遮阳布包裹茶树,减少阳光照射,这样的茶叶制作成茶后,可以大大减轻苦涩之味。

气温高,多光照,生长环境不合适,茶树的茶芽会快速生长,容易老化,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维生素等等物质为了满足茶叶生长,消耗巨大。另一方面,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则会增加,咖啡碱、茶多酚这类苦味成分含量过高,自然茶叶的苦涩之味太重。俗话“高山出好茶”,便是这个原因。高山云雾缭绕,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光照少,所以茶叶的滋味更好。

三、制作工艺:

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六大茶类,不同的制作工艺会严重影响茶叶的物质含量。以绿茶的杀青工艺举例,根据杀青工艺方式不同,绿茶可以分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与晒青绿茶。杀青工艺是用高温减缓酶的活性,遏制茶叶发酵,蒸青这种杀青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物质,减少破坏,但成茶后香气不高,苦涩滋味重。炒青和烘青时的温度很高,破坏酶的活性,同时也去除了茶叶含有的中低沸点物质,成茶后香气更高,同时苦涩之味更少。蒸青绿茶被淘汰也是自然。

杀青时温度过低,绿茶的青草味无法去除,会更为苦涩。

茶叶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是造成涩味的主要物质,这些物质与发酵工艺紧密相关。六大茶类中除了绿茶是无发酵茶类,其他五类茶都有发酵工艺,程度不同而已,白茶、黄茶是轻发酵茶类,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类,红茶是全发酵茶类,黑茶则是后发酵茶类。绿茶最苦涩,白茶、黄茶苦涩味较少,乌龙茶轻微苦涩,红茶和黑茶苦涩不明显,甚至没有。

所有茶叶的最后一道工序都是干燥,无论是炒干还是烘干,如果温度过高,茶叶也会糊掉,这样的茶在冲泡时会出现焦糊的味道,有苦的感觉。

每一道制茶的工序,都会对最终的成茶造成一定的影响,细节很重要,细节不到位,茶的质量必要会受到影响。除了苦涩之味,还有别的气味和味道。

四、存放不当:

茶叶很娇贵,抖动,外压,都会使茶叶破碎。破碎的茶叶冲泡时,与水的接触面过大,物质浸出过快,导致茶汤浓度过高,苦涩之味自然会变重。像袋泡茶用的均是碎茶,冲泡出汤速度快,但耐泡性极差。

存放环境不当,阴暗潮湿,使得茶叶含水量过高,最终导致茶叶变质发霉,变质茶已经不能再喝,对身体健康不利,冲泡后有种恶心的苦涩味和一些异味。

五、冲泡方法:

冲泡时的茶水比例要合适,茶叶放的太多或者注水太少,导致茶汤过浓,苦涩味自然会重一些。冲泡时的量没有标准,喝茶久了,根据自己的口味变动即可。

除了茶水比例,还有冲泡时间,平常饮茶常用玻璃杯,根本没有茶水分离一说,一直喝到彻底没味,才会换下一批茶叶。热水入杯,冲泡数秒后将茶叶与茶汤分离,这样可以控制茶汤的浓度和滋味,也可以提升茶叶的耐泡度。麻烦是麻烦了些,不过这样出来的茶汤味道是非常好的。

水温过高也会造成苦涩味重,温度越高,茶叶物质浸出速度越快,所以,温度越高,冲泡时间要适当缩短。

常常有人说,冲泡水温不能太高,对茶叶不好,其实不然,在高温下,茶的香气更高,出汤更快,茶叶的瑕疵也更容易暴露。但要注意,冲泡时茶杯不要盖盖子,不然会有一股水闷味。

苦涩之味过重的茶可不是好茶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pz/1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