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常心喝茶
夜读 粗茶淡饭是生活的常态,不是粗陋,而是粗放,是居家过日子的平实简约。 文:郭松图:网络 主播:彦林 喝茶,本是件平常的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知道咋整,只要将茶放入壶中,用开水一冲就得。但是,茶若与禅、道一掺和,那学问就大了。 天生俗根,又寄食草民,秉性难以雅化。无论绿茶红茶,还是新茶老茶,只要解渴解乏,一概但喝不拒。况且随父母有茶泡饭的癖好,民谚“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茶泡饭”甚得我心。 梁实秋有句话“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咱属于“下焉者”。鄙人见识,茶乃生活必需品,平民百姓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雅士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 喜欢喝茶,但不通茶经,也不懂茶道,只对茶的本味感兴趣,好喝就是好喝,好闻就是好闻,若受利欲驱使,人为制造些卖点,派生些“文化”,总觉牵强附会、故弄玄虚,甚至有买椟还珠之嫌。 有的人把茶看重了,上等的好茶舍不得喝,捧在手中把玩,搁在柜里观赏。沏茶用具、用水、程序、方法等都有考究,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不马虎,刻板程序不亚于宗教礼仪。 相对于说茶论道的闲情,为生活忙碌的人,还是喜欢喝日常的茶。粗茶淡饭是生活的常态,不是粗陋,而是粗放,是居家过日子的平实简约。 生长在四川,记忆中,母亲是个喝茶很浓的人,每天总是起得很早,煤炉上煨着粗砂罐,大把乡茶扔进去,不一会儿茶溢了,清香也弥漫着,时常念叨一句话:“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无论城市还是乡镇,随处可见茶馆,更多的叫茶摊。当街支起炉灶,偌大的铜壶随时有开水,只要有客人来,桌椅沿着街巷铺展开去。迎来送往中,茶杯上难免碰出缺口,喝茶人也不在意不挑剔。 对于那些街巷间的茶摊,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每次从茶摊前走过,都会放慢匆忙的脚步,听那些熟悉的腔调,看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孔,用一种更本真更平和的心态,感受世俗的喧嚣和人情的温暖。 这些年时兴的茶楼,远没有“随便坐坐”的茶馆、茶摊安逸,设法弄出些花样,挂几柄大扇子,摆几把古乐器,演几次茶艺,竹椅弄成木凳,木凳弄成草墩,若有院子,还放些石头,堆座假山。 人进了那场所,似乎都文化起来,不说喝茶,而说品茗,不是需要,而是风雅。一小杯茶,装模作样在那里闻,别人说香也跟着说香,或许要高雅就该受些罪。过度的玩味,实属数典忘祖、没落趣味。 茶从笔画上看,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简单朴素的小屋喝茶较为妥贴,复杂豪华的房间喝茶不太适宜,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在茶面前摆谱、显阔,自然随性的气息就淹没了。 如果说茶中有禅,那就是平常心,是看开人生沉浮的洒脱,是溶解心情疑团的超脱。如果说茶中有道,那就是大道至简,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正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作者简介 郭松,云南省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会长,获年度文学创作一等奖,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检察日报》《中国检察官文联》《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检察文学》《当代作家》《作家报》等媒体。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rchaa.com/ecpz/73.html
- 上一篇文章: 鸡蛋用酒煮,治疗风湿最好的方法类风湿
- 下一篇文章: 知识干货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